漫談消化︱如廁半小時無“成果”,究竟怎樣才能更好地“放空”自己?
這好像稱不上問題,“便秘”還有必要解釋嗎?
讓我們看看真正的定義。
便秘,包含排便次數減少、糞便干硬和(或)排便困難在內的一系列臨床癥狀。排便困難包括排便費力、排便費時、排出困難以及排便不盡感。排便次數減少指每周排便 <3 次。
發(fā)現(xiàn)了沒有?其實便秘的診斷,主要包括兩個方面,要么你屬于蹲在馬桶上,憋了半天解不出大便,要么你屬于排便次數明顯減少,一周小于3次。所以,本文開頭說的,“兩天沒解大便”,如果你排便過程通暢,嚴格意義上來說夠不上“便秘”診斷??刹灰o自己瞎扣帽子噢。
參考《慢性便秘基層診療指南(2019年)》、《中國慢性便秘專家共識意見(2019年,廣州)》以及《功能性便秘中西醫(yī)結合診療共識意見(2017年)》,便秘原因大致可以分為3類,器質性便秘、功能性便秘以及藥物性便秘。
首先,器質性便秘,主要是腸道(例如結直腸癌)、肛門的疾病引起便秘,可以完善檢查加以鑒別,比如腸鏡或下消化道造影。這也是醫(yī)生建議便秘患者做腸鏡檢查的原因。
其次,藥物性便秘,主要是指藥物因素導致繼發(fā)出現(xiàn)的便秘。常見的藥物包括阿片類鎮(zhèn)痛藥(如嗎啡、芬太尼、曲馬多)、精神類藥物(如氯氮平、氯丙嗪)、抗膽堿能藥(如阿托品、山莨菪堿)以及鈣離子拮抗劑(如硝苯地平、氨氯地平)等等。藥物性便秘一經診斷,應該考慮在不影響其它疾病治療的情況下,減量使用或更換其它藥物替代。
最后,功能性便秘,是指排除器質性病變因素和藥物因素,因多種病理生理機制作用導致腸道動力障礙、內臟敏感性改變、腸神經功能紊亂所引起的便秘。學界又將其分為慢傳輸型便秘、正常傳輸型便秘、排便障礙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四類。
簡單來說,大家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數便秘,都是屬于功能性便秘。
所以這也是你為啥做了一堆檢查,包括腸鏡、CT、B超都沒問題,但便秘癥狀依然存在的原因。
接上文,說了那么多,那如何治療“便秘”呢。
第一點,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一定要重視飲食的調整。
雖然不同類型的便秘治療方法上存在一定差異,但飲食調整永遠都是需要的。簡單來說包括以下3點:充足飲水、適量攝入高纖維素食物、飲食種類多樣化。充足飲水可以濕潤糞便有助于排出,這是很關鍵,卻又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一點。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日飲水量的1200 mL,對于便秘患者,如果沒有飲水量限制,更應多補充水分。
在這里,需要糾正一點常見的誤區(qū),“香蕉有助于改善便秘”。
事實上,香蕉對于改善便秘的用處十分有限。生香蕉里富含鞣酸成分,反而容易加重便秘癥狀,而即便是熟香蕉,其內所含的膳食纖維成分在水果中也不算多,獼猴桃、雪梨有更好的通便效果。
第二點,不要忽視生活習慣的改變。尤其是不良的排便習慣,諸如在排便時看手機、打電話或做一些分散注意力的事情。其次,久坐不動、缺乏運動,容易導致腹部脂肪堆積、腹肌力量減退、肛門肌肉功能減弱,也會一定程度上誘發(fā)便秘發(fā)生。每天>6000步,動起來吧。
第三點,不要過于迷信“潤腸茶、通便藥”。門診便秘患者,幾乎80%以上都有通便藥、潤腸茶的使用情況。這一類刺激性瀉藥,的確可以起到快速通便作用,但副作用也不容忽視,長期隨意亂用會損傷腸壁神經叢細胞,無助于便秘緩解,還會造成胃腸功能紊亂,誘發(fā)結腸黑病變。因此,通便藥物還是應該在飲食習慣、生活習慣調整的基礎上,聽從專科醫(yī)師診療意見,合理有節(jié)制地使用。